扫一扫,关注我们

华夏能源网

投稿与合作

欢迎来到华夏能源网,如有新闻报道、品牌传播、稿件发布需求,请按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一、免费发布:我们欢迎能源、财经及相关领域有较强新闻价值、较高思想水准的优质稿件,请附上联系方式投稿至tougao@mail.hxny.com,我们将择优、免费刊发。如48小时内没有回复,请自行处理您的稿件。 二、定制服务:如果您有更多的产品宣传、公关传播需求,我们很乐意为您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欢迎垂询QQ/微信:805922102,邮件:hezuo@mail.hxny.com。

"华夏能源网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专注能源市场与政策研究,为零碳未来注入思想动力!


热点话题
首页 > 新闻 财经 > 油气 > 正文

中国海油成立新能源分公司 “三桶油”新能源布局有何不同?

2022-04-14 11:38:31   生成海报 收藏
4月13日,中国海油正式成立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分公司。据悉,该公司的主要业务为开展海陆风光发电、加大CCUS科技攻关、探索培育氢能等。

作者 / 刘丽丽

来源 / 能见派

4月13日,中国海油正式成立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分公司。据悉,该公司的主要业务为开展海陆风光发电、加大CCUS科技攻关、探索培育氢能等。

至此,“三桶油”的新能源布局在机构框架上已经全部明晰。

                 

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在致辞中表示,新能源分公司要进一步突出海洋优势,注重融合协同,加快发展海上风电,择优发展陆上风光,因地制宜发展氢能业务,加强CCUS技术研发,探索发展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供应系统,努力实现中国海油“十四五”末新能源新产业收入占比达到10%的目标。

1982年成立的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已经四十不惑,进入了“二次创业”的新历史阶段。

在中国海油2022年工作会议上,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在主题报告中表示:

“2022年要突出发展‘稳健有序’,着力推动绿色发展跨越工程打开新局面。围绕公司‘双碳’目标,把构建‘双碳’制度体系作为紧迫任务抓紧抓实,把打造‘零碳’油气产业链作为现实路径抓紧抓实,把推动新能源新产业发展作为转型方向抓紧抓实,推动公司绿色低碳转型实现良好开局。”

(中国海油首艘海上风电施工安装平台“护卫”号进行主机安装作业)
                

中石油:将新能源业务与油气业务并列 院士领衔

中石油已经将新能源业务提升为第一大业务板块,与油气业务并列,加快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事业发展,着力构建多能互补新格局,新能源发展驶入快车道。

在2021年4月8日的中石油总部组织体系优化调整部署动员会上,中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指出,要优化调整业务板块划分,构建油气和新能源、炼化销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务、资本和金融四大业务板块(子集团)。

同年5月初,中石油上游企业召开新能源业务推进会,确定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氢能等新能源业务,积极发展CCUS产业。

中石油把“绿色低碳”纳入公司五大战略,明确了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将新能源业务纳入主营业务发展;成立新能源新材料事业发展领导小组,2021年召开7次新能源新材料事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和集团公司新能源新业务发展规划。

8个多月后,12月21日,中石油成立了新能源专业公司——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邹才能,注册地址为深圳市南山区南山街道南光社区南山大道1110号中国石油大厦1701(17层),经营范围包括: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

邹才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家,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奠基人和能源战略研究科学家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主任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

               

2021年,中石油新材料产量比2020年增加80%以上,在地热供暖市场开拓、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及上网指标获取、示范加氢站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雄安新区、唐山、德州等地新投产6个地热清洁供暖项目,新增地热供暖面积960万平方米,为“十三五”时期的两倍,总量达到1500万平方米。

建成投产光伏发电项目24万千瓦,新获风光发电资源和上网指标120万千瓦,为后续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无到有,首次建成氢提纯能力4吨/日,建成投运8座加氢站(综合能源服务站)。

2021年,中国石油新增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达350万吨标准煤/年,总能力接近700万吨标准煤/年,创历史最高水平。

中石化:从地热起步 向氢能前进

早在十多年前,2008年前后,中国石化就开始在河北雄县开发地热业务,创建了地热开发利用“雄县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中深层地热用于城区居民供暖,实现雄县城区地热供暖全覆盖,打造“无烟城”。中石化在雄县地热开发利用中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全部地热水回灌,实现只取热不取水。

后来,中国石化的地热供暖业务还积极延伸至毗邻雄县的容城和安新。当雄安新区宣布成立的时候,中国石化的地热业务已成为雄安能源清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基于雄县模式的成功运营及示范效应,中国石化提出在全国创建以地热供暖为特色的20个“无烟城”,该设想已全部实现。

2021年12月9日,中国石化在雄安新区设立中石化雄安新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主要负责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加氢站运营、氢气储运、氢气管道建设运营、氢能科技研发等,远期还将规划修建氢气管道、探索布局液氢产业。

中石化雄安新能源有限公司服务新区氢能产业发展,协助新区搭建氢能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引入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等高端高新产业和科研院所,打造雄安新区氢能示范应用场景,构建新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

目前,中国石化新能源发展的主要举措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借助自身的氢业务链优势,巩固提升氢业务水平,为未来氢经济时代到来打好基础;二是发展光伏业务。

                  

中国石化把氢能作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主要发展方向,着力打造涵盖氢能生产、氢能移动、氢能科技、氢能投资在内的氢能一体化协同运营模式,构建自有的氢能生产、提纯、运输和销售全流程产业链。

在供氢环节,上海石化、广州石化等企业建成8个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供应能力达1.6万立方米/时。在加氢环节,结合城市群等区域发展战略、市场需求,抓住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雄安新区建设等机遇,累计建成加氢站74座,合计加氢能力约45吨/天。

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2021年11月30日启动,生产规模达2万吨/年,投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绿氢生产项目。

在绿氢技术环节,建成首套30立方米/时PEM(质子交换膜)制氢示范项目,积极推进兆瓦级PEM制氢设施、百千瓦级SOEC(高温固体氧化物)制氢设施研发。

中国石化还深入开展“光伏+”行动,发挥3万座加油站优势,深化罩棚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所发电量主要用于加油站自身用电和电动汽车用电。截至2021年底,已建成1253座光伏发电加油站,装机容量43.8兆瓦。

目前,江苏常州石油嘉泽加油站、广西百色石油六华加油站的新能源发电量,不仅完全抵消加油站外购电量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且能额外贡献部分碳减排量,率先成为碳中和加油站。

(图片来源:veer图库)

555
更多> 相关股票

最新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文作者
    • 默认头像

      简介:

      最新文章
    更多> 快讯
    Top10 48H热文榜
    更多> 专题策划
    更多> 论坛 / 活动
    合作伙伴: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华夏能源网 京ICP备1303171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0347
    2022-04-14 11:38:31
    中国海油成立新能源分公司 “三桶油”新能源布局有何不同?
    长按右侧二维码阅读原文
    更多好文请关注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
    立足能源 聚焦双碳 深耕财经
    长按图片保存到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