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与合作
欢迎来到华夏能源网,如有新闻报道、品牌传播、稿件发布需求,请按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一、免费发布:我们欢迎能源、财经及相关领域有较强新闻价值、较高思想水准的优质稿件,请附上联系方式投稿至tougao@mail.hxny.com,我们将择优、免费刊发。如48小时内没有回复,请自行处理您的稿件。 二、定制服务:如果您有更多的产品宣传、公关传播需求,我们很乐意为您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欢迎垂询QQ/微信:805922102,邮件:hezuo@mail.hxny.com。
作者 / Vincien
来源 / 华夏能源网
11月4日,福布斯发布年度中国内地富豪榜。恒力集团范红卫家族以1359亿财富排在第21位。
范红卫现任恒力石化(SH:600346)董事长,她另一个身份是恒力集团董事长、总裁陈建华的妻子。这是一个低调的富豪家族,他们还超越了同为江苏老乡的刘强东(财富1133亿),摘得江苏首富桂冠。
此外,在“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恒力集团以6953.36亿元营收,仅次于华为(8913.68亿元)、京东集团(7686.24亿元)位列第三。在《财富》2021世界500强榜单中,恒力集团凭借1007.73亿美元营业额,位列第67位,排名较上年上升40位。
恒力集团成立于1994年5月18日,27年来,恒力集团从一个小作坊跃升到全球石化巨头,其创立者陈建华也从一个泥瓦匠变身为身价千亿的超级富豪。这是一个让人称奇的成功商业故事。
纺织起家,立下“1个亿”小目标
在谈及“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话题时,曾经的中国首富王健林说:“先定下一个小目标,比方说先挣它一个亿。”
同样的话,被外界誉为“化纤巨子”的陈建华也说过。当时,他刚从事传统织造业,在自己的老厂房里,发誓来年要把营收做到1个亿。
1971年,陈建华出生在苏州市吴江区南麻镇中旺村。13岁那年,因无力承担学费,陈建华辍学成为建筑工地上的一名泥瓦匠。后来,因为一次事故,陈建华摔伤,无法继续在建筑行业工作,便开始收废品。
偶然机会,陈建华看到了母亲堆弃在墙角的一些纺织废丝,陈建华灵光一现,开始收购纺织废丝。
最开始陈建华转悠在周边的纺织厂,低价收购,加点价卖出。“骑着自行车到盛泽,到浙江嘉兴那边去收,一天收一两百斤,每天能挣二三十块钱。”陈建华后来接受媒体采访回忆收废丝的经历时说道。
1994年,陈建华花费369万元买下当地濒临破产的纺织厂,正式开始走向创业之路。这是陈建华的第一个厂子--吴江化纤织造厂,也是吴江地区第一家正规民营企业。
收购吴江化纤厂的第一个月,陈建华就淘汰了原有的梭织机,借钱引进了1200锭网络车。后来,他去浙江考察,发现浙江纺织厂使用无梭织机的效率更高,每个员工能看管10多台机器,每天能织布400米;而他的员工只能看管2台机器,一天只织40米。对比后,他立刻购置了88台无梭织机中的喷水织机,引进韩国产整浆并1套,新建了三分厂和宏建分厂。
1995年,织造厂盈利1000多万元,1996年,盈利翻倍至2700多万。
后来,陈建华把织造厂的崛起称为“大胆”:“那个年代,个体户经营很困难,通水通电都是很大的制约,随时都是夹缝求生的状态,这迫使企业主不断进化,创新求变,洞悉市场风向。”
到2003年时,织造厂已经拥有3000台无梭织机。
此后,陈建华开始拓展产业链,对行业里大大小小的产业进行收购整合,组建了恒力集团,正式开启了集团化运作。
这也意味着陈建华的商业帝国开始了新征程,陈建华当初立下的一个亿小目标也早已实现。到2011年,恒力集团便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41位,中国百强民营企业第30位。
进军石化,打造完整产业链
在2010年左右,恒力石化开始进军石化业务。
彼时,恒力已是国内化纤巨头,涤纶长丝的产能稳居全球第一,而陈建华却有一个心头大患:生产聚酯纤维需要大量的精对苯二甲酸(PTA),而后者的定价权掌控在他人之手。
为了打破国外对PX和PTA的垄断,不服输的陈建华决定:向上游石化产业挺进。
2010年1月25日,恒力集团与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约,投资260亿元在大连长兴岛建设石化产业基地。
这个项目的推进过程中,长兴岛管委会招商6天后,陈建华便前往大连完成了考察,14天后签署协议,3个月完成奠基,6个月完成全部采购,7个月设备安装完毕。可谓是神速。
恒力石化(大连长兴岛)产业园PTA项目位于大连长兴岛经济区,倚靠环渤海经济圈,先期规划10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总投资340亿元。
2012年,恒力石化(大连长兴岛)产业园一期PTA项目正式投产,年产220万吨PTA生产装置,迈出了向上游产业链延伸的第一步。2015年2月,二期建设的一套年产220万吨PTA生产装置也投产。
同时,为实现上下游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恒力石化(大连长兴岛)产业园继续向石化产业链最高端进军——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2019年5月,中国首个获核准的大型民营炼化项目,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投产。依托全产业链一体化模式,恒力石化营业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同期,其净利也首次突破百亿,并成为首家净利超过百亿的民营化工企业。
此举标志着恒力石化成功构建了从“一滴油”到“一根丝”的完整产业链体系。
目前,恒力石化已是两市当之无愧的化工龙头。今年前三季度,恒力石化主营收入1514.89亿元,同比上升46.6%;归母净利润127.12亿元,同比上升28.46%;扣非净利润120.15亿元,同比上升24.19%。
延伸下游,瞄准新能源新材料
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材料成为了恒力石化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方面。
恒力石化半年报透露,公司深度挖掘新能源对化工新材料的需求趋势,凭借化工平台的战略支撑与下游高端膜市场的多年积累,快速布局锂电膈膜领域。目前公司已实质性启动锂电隔膜新产品产能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隔膜设备采购谈判与核心人才市场招聘等工作。
据了解,全资子公司康辉新材料是恒力石化布局高性能绿色环保薄膜与塑料新材料的发展平台。经过近十年的积累发展,康辉新材料在中高端功能性薄膜和塑料新材料领域跻身国内一流水平。目前拥有年产24万吨PBT工程塑料产能,年产26.6万吨BOPET功能性薄膜产能。
此外,恒力石化还启动了康辉新材料年产功能性聚酯薄膜、功能性塑料80万吨项目,总投资111.2亿元,建设内容包括10万吨特种功能性薄膜等项目。10万吨特种功能性薄膜采用离线涂布技术对基膜表面进行改性,赋予薄膜特种功能,产品主要包括功能性聚酯薄膜、耐温锂电池隔膜、光伏背板膜。
在风电领域,恒力石化自主研发的高端风力发电专用捆绑纤维,市场占有率已达95%,可为当前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最“硬核”的原材料支撑。据了解,该领域专用捆绑纤维生产技术曾经长期被国外垄断,恒力石化的这一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彻底颠覆产业发展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对此,方大证券表示,恒力石化充分利用上游“大化工”平台的持续赋能与下游“新材料”开发的多年积累,“自上而下”发展下游化工新材料的新市场,努力实现“大化工”平台和“新材料”延伸之间深度协同,不断强化下游,实现公司“二次成长”,有望成长为世界一流的平台型化工新材料研发与制造企业。
关于恒力的未来,陈建华在2020年的高级管理人员工作会议上,描绘了打造销售超万亿的“百年恒力”的蓝图。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恒力集团将力争销售收入超万亿元,利税超1500亿元,挺进世界500强前30行列,这将是一个再创业的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