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华夏能源网

投稿与合作

欢迎来到华夏能源网,如有新闻报道、品牌传播、稿件发布需求,请按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一、免费发布:我们欢迎能源、财经及相关领域有较强新闻价值、较高思想水准的优质稿件,请附上联系方式投稿至tougao@mail.hxny.com,我们将择优、免费刊发。如48小时内没有回复,请自行处理您的稿件。 二、定制服务:如果您有更多的产品宣传、公关传播需求,我们很乐意为您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欢迎垂询QQ/微信:805922102,邮件:hezuo@mail.hxny.com。

"华夏能源网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专注能源市场与政策研究,为零碳未来注入思想动力!


热点话题
首页 > 新闻 财经 > 氢能 > 正文

再谈储能实践,哪些储能业务相对成熟?典型玩家是哪些?

2021-08-05 09:45:16   生成海报 收藏
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参与海外储能市场,包括阳光电源、阿特斯和比亚迪等。

作者 / Mr蒋静

来源 / Mr蒋静的资本圈

如今,储能业务正如预期,迎来燃爆,政策利好不断,资本市场更是大加追捧。

作为深入一线的产业观察者,有必要回归业务实际,探讨产业如何落地、如何发展,界定现阶段业务重点,而不是仅仅站在资本的角度空谈。

当前,储能业务仍然处于发展初期,行业内关注的话题都非常现实,产业圈朋友近期也频繁向我表达了产业落地的困惑,哪些储能业务相对成熟?典型玩家是哪些?本文按照业务成熟度及含金量高低分别进行介绍,权当抛砖引玉。

海外大型储能

海外大型储能,主要包括新能源侧尤其是风光配套储能和调峰调频储能,作为投资性生产资料使用,在北美、拉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市场比较突出。

海外大型储能的单体规模较大,动辄100MWh或500MWh,甚至更大,由于海外资金成本较低,加之储能的刚性需求突出,因此经济效益较好,业务模式也逐渐成熟,业务规模和业务含金量较高。

特斯拉在海外大型储能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特斯拉开发了每单位约3MWh的Megapack储能解决方案,近年装机量增长迅速,规模和品牌突出,2019年、2020年、2021年上半年储能装机量分别为1651MWh、3022MWh、1719MWh。

         

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参与海外储能市场,包括阳光电源、阿特斯和比亚迪等。

阳光电源依托光伏逆变器的全球渠道资源,海外储能业务发展较好,2020年储能业务全球出货量已达800MWh,位居国内前列。

阿特斯则依赖于组件销售及海外电站开发的全球资源,在储能项目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截至2021年一季度,阿特斯在全球范围内在建储能项目为1201MWh,预计全年发货量810-860MWh,储能项目储备总量达17GWh,近期还成功中标哥伦比亚45MWh储能项目。

海外大型储能业务,需要较强的渠道资源、品牌影响、资金实力、融资能力、团队技术、系统集成以及运营保障能力,因此这类业务的拓展最好寻求具有上述资源禀赋的大型能源企业尤其是光伏企业。

海外家庭储能

欧美日等家庭储能业务也比较成熟,往往跟户用光伏相互配合,受海外电网及电力结构的影响,需求较大,市场广阔,但竞争也比较激烈,目前主要品牌包括特斯拉(Powerwall)、Sonnen、LG、派能和沃太等。

特斯拉Powerwall家庭储能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锂电池供应始终不足,今年更受芯片影响。2020年特斯拉共安装了10万套Powerwall家庭电池组(每套13.5KWh),去年销售价格还先后从6500美元提高到7000美元,再提高到7500美元。马斯克近期表示,明年有机会实现100万套Powerwall的年化销量,接近每周2万套的水平。

           

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参与海外家庭储能业务,典型企业比如派能和沃太。派能属于锂电池背景的品牌商,而沃太则属于系统集成背景的品牌商。2020年,派能以自主品牌和贴牌方式销售储能产品共计680.23MWh。

根据 IHS 的统计,2020 年全球户用储能装机量约为4.5GWh,在保守模型下年增速约为 35%-45%。

国内还有很多企业也在积极参与海外家庭储能业务,但鱼龙混杂,往往依托于特定的海外渠道资源,通过OEM方式委托国内锂电企业或系统集成商进行产品设计和制造。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家庭储能业务完整的产业链和较低的生产成本,产品制造已经没有太强壁垒。

家庭储能属于典型的2C业务,进入壁垒看似比较低,但要做好并不容易,对品牌、渠道、安装及售后服务等要求较高,需要海外自建渠道或合作网络,业务开展的经济性取决于销售规模及市场开拓成本。

国内新能源侧储能

国内新能源侧储能经过多年试点,逐渐成熟,政策也开始发力,光伏、风电、锂电、储能等企业纷纷参与,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完善。

2021年7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对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均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还将健全“新能源+储能”项目激励机制。到 2025 年,要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要达到30GW以上(预计60GWh以上)。

国内新能源侧储能短期将以“新能源+储能”为主力,即主要配套光伏或风电的“风/光-储一体化”。

去年以来,各地储能项目如雨后春笋一般,频繁发布,能源央企、部分地方国企以及部分大型民营产业企业,已经纷纷进入这个领域。

比如,2020年10月,内蒙古通辽市招标建设“风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新建1700MW风电、300MW光伏,同步配套建设320MW/960MWh储能,最终明阳智能中标。

由于储能业务投资金额较大,在招投标模式下,资金成本与预期回报之间的考量,将是影响“新能源+储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年初,湖南就采用了中标企业通过10年租约方式提供储能服务的模式。

国内新能源侧储能业务,最终将走向类似大型光伏/风电的业务模式,本质上成为新能源资产管理业务,资金成本是关键,投资方将主要是具有资金实力的国企尤其是能源央企,而制造、开发、建设和运维仍将以民营企业为主,因此大家需要提前明确自己的角色。

国内家庭储能

国内家庭储能由于中国的电网结构及电力供应总体比较稳定,且配套的户用光伏普及率比较低,家庭储能还不具备推广的经济基础,因此这个领域短期不值得关注。

未来,随着户用光伏和电动汽车普及率的提高,国内家庭储能可能会迎来一定的需求。

去年10月,本公众号就指出,现阶段储能业务真正的价值点还是在海外市场,尤其是海外大型储能市场。在海外尤其欧美的电力结构中,火电占比较低,新能源发展更快,对储能的需求更加迫切,购买力更强,经济价值也更高。这对中国的锂电企业或储能企业而言是个机会,关键是通过何种市场渠道将国产锂电与海外储能需求相嫁接,进而通过全球产业链配置实现价值最大化。

555
更多> 相关股票

最新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文作者
    • 默认头像

      简介:

      最新文章
    更多> 快讯
    Top10 48H热文榜
    更多> 专题策划
    更多> 论坛 / 活动
    合作伙伴: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华夏能源网 京ICP备1303171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0347
    2021-08-05 09:45:16
    再谈储能实践,哪些储能业务相对成熟?典型玩家是哪些?
    长按右侧二维码阅读原文
    更多好文请关注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
    立足能源 聚焦双碳 深耕财经
    长按图片保存到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