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华夏能源网

投稿与合作

欢迎来到华夏能源网,如有新闻报道、品牌传播、稿件发布需求,请按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一、免费发布:我们欢迎能源、财经及相关领域有较强新闻价值、较高思想水准的优质稿件,请附上联系方式投稿至tougao@mail.hxny.com,我们将择优、免费刊发。如48小时内没有回复,请自行处理您的稿件。 二、定制服务:如果您有更多的产品宣传、公关传播需求,我们很乐意为您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欢迎垂询QQ/微信:805922102,邮件:hezuo@mail.hxny.com。

"华夏能源网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专注能源市场与政策研究,为零碳未来注入思想动力!


热点话题
首页 > 新闻 财经 > 氢能 > 正文

“锂池”未熄“钠电”又至 业内人士:钠离子电池成本优势明显,产业化尚需时日

2021-07-22 11:30:36   生成海报 收藏
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之路尚远。

作者 / 方彦博

来源 / 财联社

A股锂电热度未熄,钠电潮又接踵而至,此前一直不温不火的山东章鼓(SZ:002598)、圣阳股份(SZ:002580)等票也借此逆袭走妖。

山东某资深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电池,具有原材料储量丰富、成本低及更加安全环保等优势,在储能领域拥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由于目前的技术工艺不完善、生产设备不成熟,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之路尚远,想要实现大规模量产或还需5年以上。

记者综合采访了多家相关上市公司了解到,除宁德时代(SZ:300750)计划在近期发布其钠离子电池产品外,其他受访企业多处于技术探索阶段。多数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持续关注钠离子电池并作为储备技术进行了研究和相关布局,尚未形成产品或实验品。

成本低 更安全

与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相似,钠离子电池同样是一种嵌脱式电池,借助Na+的转移来存储和释放电能。虽然钠和锂属于同一主族元素,但钠离子和锂离子在理化性质上存在的差异,让钠离子电池在正负极材料、集流体和电解液上的选择上与锂电池不尽相同。

对于电极材料而言,钠和锂的价格直接决定了电极成本的差异,丰富的资源储量和不受地域限制让钠的价格仅为锂的数十分之一;同样锂离子电池所用的石墨类负极材料价格也远高于钠离子电池中使用的无定形碳类负极材料。

同时,钠离子电池的正负电极均可使用铝箔作为集流体,锂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则须使用价格更为昂贵铜箔。而锂离子电池所需的电解液溶度更高,也进一步抬高了锂离子电池的成本。

相关研究表明,钠离子电池的原材料成本约为0.25元/Wh,磷酸铁锂电池的原材料成本超过0.43元/Wh,钠离子电池在原材料成本方面优势显著。

此外,由于钠离子电池的电阻高且能够放电至0V,因而在安全性与储运方面也更有优势。

适于储能,无法替代锂电池

虽然钠离子电池在原材料成本和安全性尚优势明显,但其能量密度低的缺陷却无法回避。

由于钠离子的半径远大于锂离子,在相同的电池体积下能量密度较锂电池而言自然就低。相关数据显示,目前,钠离子电池能够达到的能量密度约为100-150Wh/kg。而主流的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达到250Wh/kg,即便是磷酸铁锂的电池能量密度也有约180Wh/kg。

同样因为钠离子的直径大,充放电时更容易引起电极材料剥落,因此钠离子电池的寿命也更短,循环寿命仅有2000次左右,约为锂电池寿命的65%。

多位产业人士一致认为,鉴于钠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方面的劣势,导致其不太适合对功率要求较高的移动通信及动力电池领域,短时间内很难替换锂电池。而在锂离子电池很难同时支撑电动汽车和规模储能两个市场的情况下,钠离子电池在储能市场的前景则较为广阔。

企业提前布局 产业化之路尚远

基于钠离子电池的特性和市场前景,除宁德时代已宣布将于近期发布钠离子电池外,A股中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对钠离子电池产业链进行了提前布局。

铅酸电池老牌企业圣阳股份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已在钠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方面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并将钠离子电池技术作为了技术储备的研究方向之一,但目前未形成钠离子电池产品成品。

山东章鼓曾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投资的新疆喀什安德新材料拥有基于PPS体系的钠离子固态功能膜片的材料合成以及干法自支撑膜片制造技术。

欣旺达(SZ:300207)拥有储备钠离子电池补钠的方法及钠离子电池发明专利技术。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介绍,公司目前以锂离子电池为主要方向,而公司将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补充技术进行储备。

华阳股份(SH:600348)子公司山西新阳清洁能源公司与中科海钠合作的年产各2000吨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线,项目正按计划推进。

此外,中国长城(SZ:000066)、道氏技术(SZ:300409)、百川股份(SZ:002455)及格林美(SZ:002340)等公司也在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上进行了相关的布局。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截至目前,钠离子电池尚没有真正的产品问世,而考虑到生产工艺、技术和制造成本等的问题,钠离子电池想要实现量产或还需要5-10年。

热搜一下 : 锂电池 钠电池 储能
555
更多> 相关股票

最新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文作者
    • 默认头像

      简介:

      最新文章
    更多> 快讯
    Top10 48H热文榜
    更多> 专题策划
    更多> 论坛 / 活动
    合作伙伴: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华夏能源网 京ICP备1303171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0347
    2021-07-22 11:30:36
    “锂池”未熄“钠电”又至 业内人士:钠离子电池成本优势明显,产业化尚需时日
    长按右侧二维码阅读原文
    更多好文请关注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
    立足能源 聚焦双碳 深耕财经
    长按图片保存到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