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与合作
欢迎来到华夏能源网,如有新闻报道、品牌传播、稿件发布需求,请按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一、免费发布:我们欢迎能源、财经及相关领域有较强新闻价值、较高思想水准的优质稿件,请附上联系方式投稿至tougao@mail.hxny.com,我们将择优、免费刊发。如48小时内没有回复,请自行处理您的稿件。 二、定制服务:如果您有更多的产品宣传、公关传播需求,我们很乐意为您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欢迎垂询QQ/微信:805922102,邮件:hezuo@mail.hxny.com。
中国的氢燃料电池行业,有一些重要的技术流派,高校科研机构是重要的一支,大连化物所孵化的新源动力就被业内称为氢燃料电池的“黄埔军校”。
另外还有一只重要力量,就是海归回国创业。这些创业者大多在国外氢能领域知名公司工作过,他们回国创业,为行业带来新鲜血液。
海归派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创业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公司发展到了什么阶段,香橙会研究院整理出了7家代表性的海归企业(当然还有更多的海归创业在路上,欢迎跟我们联系)。
沈建跃
将甲醇重整制氢技术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研究领域/成就
学术背景
日本国立化工研究所博士后,加拿大魁北克省拉瓦尔大学化学工程博士
海外工作经历1993-1994年日本筑波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材料与化学国家研究院的研究人员;1994-1995年西蒙弗雷泽大学研究助理一职;1995-1998年创立Nexcel电力系统集团并担任首席工程师,涉及燃料电池的研发;1998年创办博能能源公司,开展氢能发电机的研发和生产,并于2002年在加拿大股票市场(CDNX)上市。
回国创业项目:上海博氢
2009年以来,沈建跃在中国分别成立苏州氢洁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苏州氢洁”)、常州博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简称“常州博能”)、浙江博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浙江博氢”)、上海博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博氢”)等。
其中,苏州氢洁负责燃料电池与氢能源技术研究与产品应用开发;常州博能负责生产技术开发和产品量生产前期准备,为中试基地;浙江博氢是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的规模化生产基地;且苏州氢洁、常州博能、浙江博氢均为上海博氢控股。沈建跃通过成立不同定位的公司,致力于氢能发电机的研发、生产、制造和推广,成为将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技术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事业发展简况
2018年10月25日,全球首台基于甲醇重整氢燃料电池轻型卡车在昆山举行投入商业运营发布仪式。这款车是由东风特汽和苏州氢洁联合生产,搭载的“甲醇重整氢燃料电池系统”是由苏州氢洁提供,母公司上海博氢组织批量生产。该车型为燃料电池电动车的一种,针对我国目前加氢站建设滞后、成本高等问题提出的新型解决方案,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在轻型卡车上的应用。上海博氢在宁波的5万台生产基地已经开始投建,预计2019年底完成试生产。
欧阳洵
海归第一批投身氢能产业“吃螃蟹的人”
研究领域/成就
学术背景美国史蒂芬理工学院化工与材料博士,北京邮电大学学士
工作经历2004-2005年法国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工作;2005年就职于美国IDATECH燃料电池公司,从高级化学工程师到产品经理;2010年回国创立了北京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氢璞创能”),任氢璞创能董事长/总经理。
回国创业项目:氢璞创能
氢璞创能致力于燃料电池的研发及产业化,已成功研发碳基复合板电堆及金属板产品,主要应用于燃料电池客车、商业车、乘用车等。氢璞创能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及产业化技术的燃料电池厂家,也是国家燃料电池标准化委员会专家成员,参加20余项燃料电池标准的制定。
事业发展简况
2017年氢璞创能主导开发了国内行业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电堆自动化生产线,年产能达到60-90MW,掌握电堆从材料、设计到生产工艺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能够不断将产品升级优化,提高了产品质量,控制产品成本,实现了燃料电池电堆的工业化生产。
2019年5月,搭载氢璞创能电堆的氢能物流车在山东德州交付,首批投入30辆,从2020年开始,陆续增投至少100辆车燃料电池汽车,包括物流车、燃料电池公交车、冷链车等。此次示范应用是继新源动力之后,国产电堆第二个示范案例,也是海归派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项目。
程寒松
国内有机液态储氢技术产业化先行者
研究领域/成就
学术背景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可持续能源实验室主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硕士
工作经历博士毕业后即在美国Air Products & Chemicals(气体与化学品公司)工作,任高级研究员职位;2004-2009年美国能源部氢吸附材料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和管理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清洁能源与可持续能源技术、储氢材料设计制备、新型直接燃料电池技术、太阳能转化与存储技术、二氧化碳吸收与转化技术、高效催化剂设计等方面取得了诸多的科研成果。
回国创业项目:氢阳能源
2014年7月,程寒松创建江苏氢阳能源有限公司(简称“氢阳能源”),专注于“常温常压液态有机储氢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应用。氢阳能源已完成液态有机储氢技术产业化中试试验,并成功地联合开发出全球首台常温常压液态有机供氢的燃料电池工程样车“泰歌号”,燃料电池中型客车“星悦号”,升级版氢燃料电池大巴“氢扬号”,燃料电池物流车“新氢卡”。
事业发展简况
2019年3月1日,湖北宜都氢阳新材料有限公司储氢材料项目一期工程正式投产,生产出第一批常温常压下液体储氢材料。宜都系氢阳能源储氢材料的生产基地,一期工程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有机液态储氢技术产业化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为该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奠定了基础。氢阳能源已经完成技术研发和中试积累,将步入产品商业化阶段,在国内试点城市开展产业化示范项目,在汽车、轮船、轨道和离网储能等领域推广应用常温常压有机液态储氢技术。
氢阳能源是国内首家尝试将有机液体储氢技术产业化的公司。目前制约氢能大规模应用的技术瓶颈之一就是氢气的存储和运输,而常温常压下液态有机储氢技术则攻克了该技术难题。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可使氢在常温常压下安全、稳定、高密度地存储,其运输成本不及普通高压长管运氢车的四分之一,这项技术为氢的大规模、长时间储存和长距离安全运输提供了可能。
王海江
打造了燃料电池“三大金刚”
研究领域/成就
学历背景
1990年5月-1993年8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电化学博士
工作经历2015年10月至今,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讲席教授2004年1月-2015年9月,加拿大国家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高级研究员、团队领导、项目经理,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滑铁卢大学客座教授1999年11月-2014年1月,巴拉德动力公司,高级研究员1997年7月-1999年10月,加拿大自然资源部,研究员
研究领域电化学能源与能量存储,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直接醇燃料电池、储能电池、电解制氢、电化学氢气压缩及高压储氢等
所获荣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国家十三五“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团队带头人,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荣誉会长
回国创业项目:南科动力
王海江于2015年10月回国,2016年6月与团队创立了深圳市南科燃料电池有限公司(简称“南科”),其后在2018年3月和2018年4月分别创立了深圳市通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通用氢能”)、深圳市南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南科动力”)。
其中,南科以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研发、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通用氢能主打核心材料气体扩散层、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产品;南科动力致力于系统集成的研发,包括氢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系统整车集成设计方案等,通过“三步走”布局了氢燃料电池的中游环节,覆盖了核心材料、电堆及系统。
事业发展简况
通用氢能已建成国内首条连续化卷对卷气体扩散层生产线及质子交换膜中试生产线,拟建催化剂生产线和膜电极生产线,目前已经有部分材料可以进行量产,量产的产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且价格远低于进口材料的价格。
南科目前已掌握低成本,高性能,长寿命的燃料电池电堆技术以及膜电极批量化生产工艺技术,研发出60千瓦燃料电池电堆产品,技术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已有小批量装车订单,尚未进入批量化生产。
南科动力已完成30kW燃料电池系统工程样机测试,45kW、60kW燃料电池系统样机进入测试,参与燃料电池大巴、物流车示范运营,下一步将着手90kW燃料电池系统的开发。2019年会实现小批量生产,预计2022年可达2万套年产能,2028年实现10万套年产能。
王海江团队打造的“三大金刚”在产业内的声音还不是很高,但却引起广泛关注,在产业格局还未正式形成之前仍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朱威
膜电极行业创业之星
研究领域/成就
学历背景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研究科学家,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化学学士
工作经历2011年1月-2016年1月,美国Bing Energy Inc.(BEI)研发部总监,领导BEI研发部成功的将专利技术从实验室原型转化为商业产品;2016年7月创立苏州擎动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擎动科技”),为擎动科技创始人兼CEO。
所获荣誉2016年苏州市“姑苏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苏州相城区“阳澄湖”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回国创业项目:擎动科技
擎动科技依托自主开发高性能、长寿命、低成本的系列催化剂材料,致力于开发和批量生产性能可靠的燃料电池膜电极,现已开发出车用膜电极、风冷膜电极和氢氧膜电极三大系列。
事业发展简况
擎动科技迄今已为国内外几十家客户累计供货膜电极数万余片。电堆中膜电极性能超过1.2W/cm2,单片电压差异小于10mV,预期寿命超过10000小时。凭借出色的性能,擎动TM膜电极已入围3款工信部公告目录车型,并在多辆商业化运营车辆上使用,累计运行里程超过10万公里。2019年9月,擎动科技最新一代铂钴合金膜电极上市,这款基于自主开发的铂钴催化剂并搭配超薄质子膜的膜电极将为国产燃料电池乘用车的技术开发注入新的动力。
擎动科技同时专注于膜电极量产工艺的开发,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条“卷对卷”直接涂布法膜电极生产线,并于2019年2月成功投产,打破了该技术外国垄断,为我国燃料电池大规模商用奠定了坚实基础。该产线可年产膜电极100万片,满足3000多辆燃料电池车的需求。
张锐明
低调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专家
研究领域/成就
学历背景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硕士和博士,师从世界著名燃料电池教授James M.Fenton开展燃料电池研究
工作经历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工程师,主持UTC多项太空、军方与车用氢能及燃料电池研发生产项目;美国大型军工公司主要技术负责人,从事氢能源及燃料电池的设计与研发工作;台湾大型上市公司中兴电工集团副总裁兼集团氢能与再生能源事业首席运营官,在燃料电池及系统方面具有丰富的技术研发/产品开发与生产销售商业化的经验。
回国创业项目:泰罗斯
2016年11月,张锐明回国创立广东泰罗斯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简称“泰罗斯”),并担任总经理一职。泰罗斯致力于燃料电池系统技术国产化,主营车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开发与应用。截至目前,泰罗斯给长江汽车、江苏九龙、中植客车等客车企业开发了多款不同类型的燃料电池汽车,并进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
事业发展简况
泰罗斯在氢能动力系统方面已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有望解决氢燃料电池汽车寿命、续航里程等难题。泰罗斯通过反复实验,已经将国产氢燃料电池的寿命提高到7000-8000小时,其自主研发的氢动力系统使氢能源客车续航达到400-600公里。泰罗斯计划在2-3年内将国产氢燃料电池的寿命提升至国际主流平均水平,并向2万小时冲击。
2019年春节前夕,泰罗斯向佛山南海交付完毕30辆氢能公交车,全年力争能够交付100辆至200辆的氢能公交车。泰罗斯计划到2020年建设年产1000台(套)以上的生产能力;2021-2022年建成年产10000台(套)级的生产能力,成为国内主要的车用氢能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供应商之一。
叶思宇
组建豪华团队逐鹿膜电极
研究领域/成就
学历背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厦门大学电化学博士,师从田昭武院士和钱人元院士
工作经历1988-1991年: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杜伊斯堡分校,大众博士后研究员;1991-1993年: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博士后研究员;1991-2000年:加拿大氢化魁北克研究所,高级科学家;2000年受邀加入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任高级研究员,并于2002年被破格提拔为首席科学家。
研究领域燃料电池催化剂(包括铂金及非铂金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催化剂层结构的设计及产业化,膜电极材料及失效机制,电堆运行与膜电极寿命等。
回国创业项目:鸿基创能
2017年12月,叶思宇院士回国创立了鸿基创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简称“鸿基创能”)。鸿基创能致力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高性能膜电极(MEA)的大规模国产化和产业化,为国内外燃料电池厂商提供低成本、高性能的膜电极核心组件。
事业发展简况
鸿基创能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催化剂涂层质子膜(CCM)连续化自动生产技术,由于采用双面直涂,产能、效率、一致性及产品质量相比传统的热压转印及喷涂有极大提高。同时自主研发出第一条全自动化MEA封装生产线,生产与国际领先水平同步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用燃料电池膜电极,第一期工程CCM和膜电极年设计产能为30万平方米。
鸿基创能于2019年3月正式发布了第一代膜电极产品(“HyKey1.0”),目前产品铂载量可以做到0.3g/kW,功率密度为1.05w/cm²@1.5A,抗反极超过120分钟,最大产能为1000-1500平方米/天,已小批量对外供货。
(文章来源:香橙会研究院,作者:牛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