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与合作
欢迎来到华夏能源网,如有新闻报道、品牌传播、稿件发布需求,请按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一、免费发布:我们欢迎能源、财经及相关领域有较强新闻价值、较高思想水准的优质稿件,请附上联系方式投稿至tougao@mail.hxny.com,我们将择优、免费刊发。如48小时内没有回复,请自行处理您的稿件。 二、定制服务:如果您有更多的产品宣传、公关传播需求,我们很乐意为您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欢迎垂询QQ/微信:805922102,邮件:hezuo@mail.hxny.com。
作者 / 企业资讯
来源 / 企业资讯
近日,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以下简称“TÜV莱茵”)在深圳成功举办南中国区新能源产业先进技术研讨会。会上,来自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及新能源龙头企业的专家与领袖,围绕光伏、储能、充换电及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的创新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展开深入探讨,旨在通过技术交流与生态合作,加速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转型,助力企业应对全球市场挑战。
TÜV莱茵全球电力电子产品服务副总裁兼大中华区太阳能与商业产品服务副总裁李卫春表示,TÜV莱茵正在积极为行业伙伴提供全链条的技术服务和认证支持,他认为今日之探索,明日之基石,行业上下游应协同合作,为中国能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大的话语权。
TÜV莱茵全球电力电子产品服务副总裁兼大中华区太阳能与商业产品服务副总裁 李卫春 致辞
从零部件源头筑起防火墙
针对储能产业化的核心瓶颈—成本与安全,李卫春强调认证体系的前瞻性作用。他指出,钠离子电池等新兴技术在储能应用上具备安全和成本优势,但其产业化落地仍需认证机构解决关键难题,建立与之匹配的认证标准,为技术创新扫清障碍。
储能火灾事故中连接器、线缆等零部件失效是主要诱因之一。TÜV莱茵发布的全球首个储能连接器标准,正是从设计源头防控热失控风险的关键举措。在推行“功能安全(FuSA)”认证时,李卫春强调需协调电池管理系统(BMS)与消防系统的联动标准,确保系统在紧急状态下响应精准高效。他进一步表示,安全是系统工程,需覆盖“运营安全、实时云端网络监管、周期性检测维护”等全链条,需“电池企业、BMS厂商、连接器供应商、项目方及投资商”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安全体系落地并最终固化为行业标准。
从价格竞争迈向价值引领
针对当前行业是否存在从“拼规模”转向“拼质量”的问题,李卫春指出,在产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协同不足、产品同质化、品质与品牌提升等问题逐渐显现。部分领域已出现产能过剩与价格调整迹象,但可持续的良性生态需避免“消耗战”,转向“选技术、选品质、选品牌”的价值竞争。李卫春谈到,“海外市场经验清晰表明,终端用户与投资方更看重长期可靠性与品牌价值。” TÜV莱茵通过举办行业研讨会、发布权威标准、严格认证把关,持续引导产业提升质量与品牌内涵。“中国制造”需要向“中国质造”和“中国品牌”升级,才能赢得全球市场对其品质与服务的认可。
2025TÜV莱茵南中国区新能源产业先进技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光储融合与标准迭代
谈及“光伏+储能+充电桩”系统规模化应用的瓶颈,李卫春认为关键在于厘清收益模型与系统复杂性。不同应用场景的收益逻辑差异显著,需结合当地电价机制、电网需求与政策环境设计商业模式。他特别指出中国今年出台的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具有历史性意义,标志着光伏产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光储融合的商业模式将迎来深度重构。
在安全标准方面,TÜV莱茵正积极推动认证模式的创新。针对大规模储能系统测试成本高昂的痛点,李卫春提出两个方向:一是持续优化现有标准提升本质安全,二是探索以仿真建模部分替代实体测试,在保证评估有效性的同时降低企业负担。
储能产业的安全之基在于全链条标准化,发展之翼在于全球化高质量布局。TÜV莱茵通过构建覆盖“材料-部件-设备-系统”的完善标准体系,深度融合国际经验与本土创新,并赋能企业应对出海挑战,为产业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铺设一条标准化与全球化并重的进阶之路。随着头部企业在安全技术上的持续突破与认证支撑体系的日益完善,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图景也会逐步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