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与合作
欢迎来到华夏能源网,如有新闻报道、品牌传播、稿件发布需求,请按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一、免费发布:我们欢迎能源、财经及相关领域有较强新闻价值、较高思想水准的优质稿件,请附上联系方式投稿至tougao@mail.hxny.com,我们将择优、免费刊发。如48小时内没有回复,请自行处理您的稿件。 二、定制服务:如果您有更多的产品宣传、公关传播需求,我们很乐意为您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欢迎垂询QQ/微信:805922102,邮件:hezuo@mail.hxny.com。
2019年9月19日上午,由PowerLab清洁能源创新实验室主办的“能源进化论——PowerLab能源科技创新嘉年华”在上海·大宁会议中心拉开序幕。
就让小跑君带大家直击这场鼓励跨界交流与开放分享的大会究竟有哪些精彩瞬间。
PowerLab负责人、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资深主任蔡丝婷女士首先介绍了“能源进化论”大会的议程——9个“见识分享”、1场“圆桌洞见”、1个“创新咖啡馆”。
我们希望这个活动不仅是台上嘉宾的单向输出,也是台下嘉宾的双向分享。同时也真诚邀请每一位与会嘉宾成为能源进化论的“见识共享者”,希望大家乐于倾听、乐于分享、乐于反馈。
PowerLab发起人、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袁瑛女士和大家分享了PowerLab从2016年成立,走到今天这三年间的故事。
PowerLab一直坚持的三个关键词是——探索、赋能、落地。基于此,PowerLab所做的事情,可以总结成三句话:第一,我们一直在创造和记录“破圈”的对话;第二,我们介绍案例、提供工具、激发需求和想像;第三,我们对接圈内外的资源,促成共创和落地。我们期待PowerLab能够在中国推进能源变革的过程之中,在推进清洁能源创新的过程之中,不断探索、链接、赋能和破浪前行。
在第一个主题的“见识分享”环节中,PowerLab邀请到了三位“见识分享者”,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大企业和小企业不同的创新和突围之路。
英利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苗青女士和大家探讨了一个大型能源企业是否可以成为一个“斜杠”青年、“斜杠”企业。
光伏是美丽的羽毛或者皮毛,它必须有附着物,才可以发挥它的作用。也就是说每一种技术都需要有应用场景,它才能找到市场。
其实光伏已不再依赖简单的扩产商业模式,而是以多元化、更细分的方式出现在这个市场上。所以我们认为光伏这个绿色技术,还有很多可能性去探索。我们希望这些可能性尽快落地,被孵化出来,还地球原本该有的颜色。
天合光能能源云平台总经理方斌先生和大家探讨了大型清洁能源企业转型的一种可能性——能源物联网方向。
天合希望通过能源物联,帮助客户企业提高效率,减少人工的损耗、优化流程,能够把它的业务跟智能化、自动化结合起来,这样真正给企业带来价值。我们觉得这与绿色和平所发起的PowerLab殊途同归。
我想强调两点:第一,我们要低头深耕数字物联网建设,一定要落地项目,讲PPT永远不会有结果。第二,我们要抬头构建泛物联网的生态圈,一定要通过实际的需求锻炼我们的能力,积累和提炼数字化服务的价值。
Dipole首席架构师刘明川先生原以为小型企业的出路一定会在增量市场,但是电力市场有增量市场吗?
由于5G、物联网、AI、泛载电力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不断重塑电力存量市场,所以虽然电力行业这虽然不存在增量市场,但却存在增量功能的需求。因此,Dipole通过区块链技术提供区域能源交易解决方案。区块链要做的事情实际上是连接,所以Dipole要做的,并不是取代这些大的巨头公司,而是通过跟这些大公司合作,帮助这些巨头公司,帮助这一存量市场发现他们新的增量功能,从而让存量市场变得更好。
在第二个主题的“见识分享”环节中,PowerLab同样邀请到三位“见识分享者”,希望与大家共同看到“破圈”大趋势。
金风科技战略投资总监暨G7创新之路孵化中心总经理谢江波先生,从投资者的角度分享了他对战略投资以及跨界创新的理解。
我们选择创新项目会考量五个要素——行业领域、核心技术&产品、团队实力、投资人背景、标杆客户和可复制性。
首先,整个风电开发企业的累积装机量前十基本都是国企,意味着我们更多应该是剑走偏锋,寻找其他的创新领域和创新项目做投资。其次,我更倾向于寻找一些共性的关键技术,而不是颠覆性的技术。第三,在团队实力方面,除了技术方面的创新,还要有商务落地。第四,投资人背景并不是必须的,要看不同阶段。第五,如果不具备可复制性和推广性,仅仅停留在示范意义这一块,这样的项目做起来就非常累。
角马能源执行总编严凯先生,从资深媒体人的角度和大家探讨了新媒体的破圈趋势和角色进化——从观察者和见证者的“局外人”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进化为“局内人”。
我观察到能源行业长期存在“哑铃式”的畸形状态。以电力行业为例,哑铃的两头,一头代表电力企业、央企和国有企业,数量不多但相对垄断、集中。哑铃的另外一头,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供应商和服务商,数量特别多,也都想跟大企业合作。那么哑铃的中间是什么?中间是一条灰色的通道,它的核心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这也是角马能源希望走到台前,成为”局内人“要做的一件事情——专注于做供应链,去疏通和改变哑铃通道里面的环境。
孵化器Stories联合创始人、小村资本合伙人梅晨斐先生,和大家从企业创新“外挂”——孵化平台的角度分享了如何助力企业实现破圈进化。
有三种逻辑,从偏保守到偏逐渐开放创新的模式,可以帮助传统大型上市公司,央企、地方国企,尝试接触市场的创新和创业公司:
第一,相对保守一点,采用的方式可能是所谓的设计思维,尝试做一些和我们产业内部创新有关的事情。
第二,裂变式创新,做联合孵化的项目。我出一部分资金和人,你也出一部分资金和人,我们一起做一个联合孵化的项目,看看会发生什么。
第三,纯粹的偏跨界的方式,VC、PE的投资方式做一些项目投资,尝试做一些跨界的事情。
在第三个主题的“见识分享”环节中,PowerLab也邀请到了三位“见识分享者”,希望与大家一起找到“破圈”解决方案。
上海伯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光伏行业产品经理杨金龙先生,和大家分享了伯镭科技在选择做巡检、组件运维方向的解决方案时所做的破圈尝试。
伯镭科技致力于让所有的运维环境或者是场景做到“无人化”,而让人去从事更有价值的事情,把所有的繁杂、简单、危险的工作用机器、技术取代。
但我想强调一点,人工智能归根结底只是一种人为写就的程序,它最终落地的价值,一方面取决于是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还取决于体验。如果体验不好那就是空谈。
上海能链众合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负责人沈文昌先生和大家探讨了分布式金融服务究竟能为能源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在数字2.0的视角下,物联网降低了数据的采集成本,人工智能降低了数据处理的成本,而区块链实际上降低了信息的信任成本。通过区块链,数据能让数字变得更有价值。
区块链通过信任机制改变整个商业形态的方式,改变人与人的交流方式,改变人与机器的交流方式。而通过能链科技自主研发的底层主链基础设施,再通过面向金融机构的运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能够让金融机构更好的服务于这些中小企业。
北方大贤风电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钱胜利先生与大家分享了大贤风电在创业实践中是如何看待技术和市场的。
大贤风电创造的第一笔收入就是来自于当时我们写了一个人工神经网络的算法,把气象的数据跟风电的设备、功率建立了一个关联模型。可以说我们第一笔钱来自于做机器学习。但紧接着我们发现一些高科技概念跟企业发展之间往往被科技媒体过度包装,过度宣传了,所以我今天过来,更像是来泼冷水。通过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几个例子,就想告诉大家,关键是解决客户问题,把数据直接丢给机器,更多是我们业务逻辑上的懒惰。
在大会下午的“圆桌洞见”环节中,PowerLab邀请到四位“见识分享者”,和主持人共话在“能源进化”的破圈趋势中,各路玩家将如何克服挑战,共存共赢。
青域资本管理合伙人左林先生指出:
在中国做能源创新有一点像戴着镣铐跳舞。这其中有两个方向既是投资趋势,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挑战:
第一,柔性化。我们的电力市场原来建立在大垄断体系下,根本没有想过数字化调节或者动态、分布式的调节。我觉得硬件基础和数据基础是第一步要克服的问题。第二,智能化和数据化。这需要一个迭代的过程。现在普遍能够应用的都在一些相对离散、边缘的系统上,这些应用启发大家的需求,再逐渐介入主流的系统,再介入生产系统,最后才能实现真正通过这些技术颠覆传统能源生产的格局。
中国能源网战略发展副总经理暨研究中心执行总监冉泽先生认为:
关于破圈和跨界,很大一个挑战就是IT行业和能源行业这些人知识的结合。而关于未来的发展机会我觉得有两点,一是仰望星空,二是脚踏实地。我们中国能源网是行业的一个枢纽,为行业发声,促进行业发展。我们通过不同渠道,跟政府相关部门提一些改革建议,包括油气行业的改革也好,电力行业的改革也好,我们不止为国企发声,更多为更加多元化的平台发声。
北大青年CEO俱乐部秘书长蔡润维先生认为:
提到能源领域跨界的创新,我们觉得在中国有好多像北大清华一些学校里面,有一些好的技术,优秀的创业者,能否将这些创业者本身的技术和学校的技术,跟一些能源类的企业结合。因为大家传统理解的能源企业都是比较重资产的行业,相反能否将一些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应用到传统行业中,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巨大的机会。
清华X—Lab项目团队培育主管温晨先生认为:
新时代的变化带来了新的趋势跟一些新事物的产生,对团队的冲击影响比较大。团队不断在寻找新的方向,寻找新的突破,我觉得也算是一种创新和跨圈,这从原来的跟风到开始思考市场真正的需求。
所以我们如果能够帮助能源领域的从业者,在能源领域做更多创新的支持,我们希望通过更多思考的能力,提出好问题的思路,让他们更跨界的思想、更活跃的思维带到传统行业。
在大会结束前的“创新咖啡馆”环节中,PowerLab利用品牌原创的表情包将来自不同背景和行业的与会者聚集到不同组别,并利用“投资喵”和“创业汪”的生动形象和日常工作状态迅速和这些与会者们建立了有共鸣感的对话基础。
这些与会者有来自科技行业、能源行业、电力行业的从业者们、也有来自对科技圈、能源圈感兴趣的创业者们,他们在这个明媚的午后,用一杯咖啡的时间,深度开聊今年自己和团队踩过的那些坑、取得的小成绩。
不同与酒店的黑暗封闭空间,此次大会鼓励“能源 X 科技”的跨界交流与双向分享,鼓励特邀嘉宾和与会者能够打破台上台下的界限,因此大家时常会在会场内外看到这样热络的开放式交流场景。
最后,还要特别感谢“能源进化论”背后大力支持的众多合作小伙伴们。
PowerLab:国内第一个非营利的清洁能源孵化器PowerLab,是2016年由绿色和平联合加州清洁能源基金会(Calcef)建立。为打破传统能源领域封闭、陈旧、垄断的旧有格局,共同营造清洁能源领域创新的积极氛围和讨论,通过“从0到1”培育和孵化创新的商业模式,吸引更多有专业背景、有创业理想的年轻人加入到清洁能源创业的大军中来,帮助这些年轻人成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未来创新中心:北京市未来科技创新中心,是由清华控股与未来科学城联合发起的海内外战略资源合作平台,是清华控股发起的全球性科学技术和创新人才交流项目,旨在助力未来科学城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科技创新高地。